全球能源投资结构将随能源格局变化而变化。
2017-2020年,电能替代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加速推广,二者共同驱动全国发电量增速逐年增加。结合对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装机的预测,我们认为,截至2020年,中国常规水电装机达3.4亿kW,抽水蓄能装机0.4亿kW,装机总体稳步增加,增速回落。
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其煤炭、电力资产均占全国总产量的15%,煤电联营有望稳定集团内部火电资产盈利能力。光伏电站主要分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两种。1-9月,全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970万kW,累计容量同比增长13%;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800万kW,较2016年年末新增46%,其中分布式电站增长400%。16部委联合发文,十三五期间停建和缓建煤电1.5亿kW,淘汰落后产能0.2亿kW以上。中国核电在运营17台机组装机容量1434万kW,在建8台机组合计装机容量928.8万kW;十三五期间资产规模64%增长空间,年均约20%业绩增速。
发改委规划到2020年实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约27%电力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电能替代新增用电量约4500 kWh。十三五期间火电发电量年均增速约6%,2020年,火电发电量预计达到55000亿kWh。供热需求增长远远超过供电需求增长,使原本较为严峻的供电、供热矛盾变得更为突出。
为满足天津市民在春节期间的供暖需求,天津市启动2018年春节期间需求响应试点工作,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天津市电力公司具体组织实施。此次试点方案共涉及天津市8个行政区域,共40余家用户及天津市首家负荷集成商-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的参与。通过分时、分段的精准补贴,预计春节期间可增加谷段负荷约为50万千瓦,保障天津主城区供热质量和供热可靠性。经测算,今年天津市春节期间的最小用电负荷同比增长1.1%,全市集中供暖面积同比增长18.7%。
近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40余家大电力客户达成三方协议,国内首例实施市场化需求响应填谷项目,引导用户调整生产计划,增加谷段负荷,减少热电联产机组停机,解决天津市春节期间用电、用热矛盾,保障居民节假日的供暖需求。方案将通过市场化激励等政策,提升需求侧响应资源,满足热电联产机组运行,保障居民节假日供暖。
目前,天津市需求响应供需互动平台正在积极建设中,这将为政府统筹资源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梁昌新介绍说,通过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务服务、编制国家能源局权责清单、开展放管服改革第三方评估等举措,国家能源局放管服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围绕规范能源试点示范项目实施阳光监管指导地方规范审批流程创新能源投资项目核准方式等重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截至目前,国家能源局实际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24项、41子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比例达到72%。
三是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地方能源发展。国家能源局取消下放了72%的行政审批事项,把工作精力从以审批为主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2017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1.6万亿千瓦时左右,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左右。比如取消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并与相关许可证整合,为326万电工减轻负担,减少多头管理,提高了效率。
压缩用电报装时间,压缩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有效改善了营商环境,得到企业和用户的认可。四是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改革,市场化交易电量逐年大幅增长,新增配电试点项目已有195个,在交易机构注册售电公司已达2600家。清理规范许可类证照、年检和政府指定培训、行业准入资格证等,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
加强能源规划政策研究,编制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分行业编制了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14个专项发展规划,为地方核准项目提供规划依据,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降低用能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日前,国家能源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成效二是降低用能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清理规范许可类证照、年检和政府指定培训、行业准入资格证等,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比如取消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并与相关许可证整合,为326万电工减轻负担,减少多头管理,提高了效率。
压缩用电报装时间,压缩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有效改善了营商环境,得到企业和用户的认可。日前,国家能源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成效。
加强能源规划政策研究,编制了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分行业编制了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14个专项发展规划,为地方核准项目提供规划依据,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四是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梁昌新介绍说,通过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务服务、编制国家能源局权责清单、开展放管服改革第三方评估等举措,国家能源局放管服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截至目前,国家能源局实际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24项、41子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比例达到72%。
通过改革,市场化交易电量逐年大幅增长,新增配电试点项目已有195个,在交易机构注册售电公司已达2600家。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围绕规范能源试点示范项目实施阳光监管指导地方规范审批流程创新能源投资项目核准方式等重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三是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地方能源发展。国家能源局取消下放了72%的行政审批事项,把工作精力从以审批为主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
2017年,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1.6万亿千瓦时左右,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左右火电发量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的57.54%,其稳定出力有力支撑了全省电力正常供应,不仅保障了工业生产用热,也为新能源和水电上网腾出通道。
10月份秋汛统调火电全月发电量仅31.54亿千瓦时,下降59.21%。其中,220千伏及以上网络投资36亿元,主要用于十堰水电外送及局部电网优化等。
从工业内部主要行业看,全年采矿业用电38.51亿千瓦时,下降8.50%。2017年湖北电网完成建设和改造投资193.6亿元。
湖北省发改委消息,截止2017年年底,全省全口径装机容量7124.48万千瓦,同比增长5.62%。(二)精心调度水电保发不弃水,清江梯级电站发电超设计创新高。清江流域梯级电站发电量首超100亿千瓦时,超电站设计值创历史最高记录。2017年,全省火电共发电1075.35亿千瓦时,增长2.61%。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37.84亿千瓦时,增长7.15%。主力水电厂中,三峡、葛洲坝电厂全年分别发电971.17亿千瓦时、189.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6%、4.19%。
(二)工业用电增速加快,主要依靠制造业用电快速增长的拉动。暨湖北电力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后,相关营运规则完善及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陆续完成,电力体制改革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四、全省用电需求稳步增长,用电形势总体趋好(一)全社会用电稳步增长,第二产业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贡献率超过一半。一主两副城市武汉、宜昌、襄阳3市全社会用电量占到全省的47.16%,工业用电量占全省的44.63%,3市全社会和工业用电均增幅稳健,有力促进了全省用电的增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